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就是人眼中原来透亮的折射光线的小透镜—晶状体,因为老化或其他原因而混浊、不再透亮,从而使眼睛无法看清物体的眼病。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
白内障的病因主要是机体自然老化(老年性)、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性)、长期药物所致、外伤病史(外伤性)及放射性物质所致。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就是由于晶状体的机体自然老化,好比人到了一定岁数会长白头发一样。
白内障症状
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地视力逐渐模糊。如果正常人的视力像是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那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就仿佛像隔着一块“磨砂玻璃”,看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视力也会一年比一年差、 色彩鲜明度减弱或看物体颜色较暗,配戴的眼镜再也不能帮助矫正视力,这些都是一些白内障的症状。
目前,白内障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
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这是目前主流和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手术通过一个小的角膜切口,使用超声波将白内障核粉碎并吸除,同时自动吸除皮质,然后在晶状体囊袋中植入一枚折叠的人工晶体。
2.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这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一个6mm左右的巩膜隧道切口将白内障核娩出,手动注吸晶状体皮质,保留患者原来的晶状体囊袋,然后将人工晶体植入。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白内障晚期无法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
3.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利用飞秒激光完成制作手术切口、撕囊、碎核等手术步骤,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这种手术方式的设备成本高,但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手术操作。
4.白内障囊内摘除术:适用于晶体硬核或晶体脱位的患者,手术中将整个混浊的晶状体完整摘除。这种方法手术创伤较大。
手术时期选择
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现在眼科技术日新月异,白内障手术是眼科常见手术,只要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就可以考虑做白内障手术。
术前检查
在白内障手术前,需要进行多项测量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常见的术前测量项目及其意义:
1. 视力检查
测量内容: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意义:评估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程度,确定手术的必要性。
2. 眼压测量
测量内容:眼内压(IOP)。
意义:排除青光眼等可能影响手术的眼部疾病。
3. 角膜曲率测量(Keratometry)
测量内容:角膜的曲率半径。
意义:用于计算人工晶状体(IOL)的度数,确保术后视力矫正的准确性。
4. 眼轴长度测量(A-scan)
测量内容:眼球的前后径长度。
意义:结合角膜曲率数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确保术后视力矫正的准确性。
5.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测量内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
意义:评估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预测手术对角膜的影响。
6. 前房深度测量
测量内容:前房的深度。
意义:评估前房的空间,帮助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和手术方式。
7. 瞳孔直径测量
测量内容:瞳孔的大小。
意义:评估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帮助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类型。
8. 眼底检查
测量内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健康状况。
意义: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如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9. 泪液功能测试
测量内容:泪液的分泌量和质量。
意义:评估干眼症的情况,确保术后角膜的健康。
10. 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测量内容:血压、血糖等全身健康指标。
意义: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11.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测量内容:根据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数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意义:确保术后视力的矫正效果,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
12. 术前用药评估
测量内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
意义:评估药物对手术的影响,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术前心理评估
测量内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期望。
意义: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合理的期望,减少术后心理压力。
人工晶体选择
白内障手术的核心步骤,是吸除原本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一片直径约6mm,厚度小于1mm的人工晶状体(IOL)来替代我们自身的晶状体。
然而,就如人工晶体种类多样,“单焦点“、“多焦点“、”散光矫正”...…繁多的品牌和较大的价格差异往往令人头晕眼花。
01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是最常见,价格实惠,也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群的的类型。由于它仅有一个焦点,因此只能在一个固定距离上看得最清晰,即“看远清”或“看近清”。若选择看远清晰,看近就需要佩戴老花镜;若选择看近清晰,看远就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矫正。
02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用于降低术后残留散光度数,提高视觉质量,适用于规则性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是否具有老视矫正功能,可进一步分为单焦点、双焦点、三焦点、焦深延长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注意,选择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前, 需评估角膜散光是否规则,在医生指导下做出选择。
03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1)双焦点人工晶状体
基于折射或衍射,使光线经人工晶状体产生2个焦点,人眼根据同时知觉原理,通过视觉的神经机制选择,还原较清晰图像,抑制模糊图像。
其初步解决了人工晶状体眼远、近视物问题,但仍存在中距离视力稍差的缺点。
(2)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为新型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改善中距离视力,减少光干扰现象,提升夜间视觉质量。
适用于有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的患者,尤其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手机以及阅读等中、近距离视力需求较多的患者。
(3)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又称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将入射光线聚焦在一个扩展的纵向平面上,从而达到扩展景深或延长焦深的效果,使物像清晰范围扩大。
适用于有恢复远、中距离视力和相对较好近视力需求的患者。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设计复杂,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对患者的眼部条件要求较高,植入术后也可能会产生视觉不良症状,如眩光、光晕等。对于希望减少术后对眼镜的依赖,对远、中、近视力均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在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前,需接受全面的眼部检查,在医生评估下做出选择。
综上,选择人工晶状体,切勿“价格至上”,确认日常所需,完善眼部检查,采纳医生建议,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
首先,要按时滴眼药水,并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这样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和减轻眼部不适。
其次,术后一周内尽量避免洗脸、洗头,以免污水进入眼睛引发感染。如果必须洗脸,可以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脸部。
另外,不要用手揉眼睛或剧烈运动,以免对眼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如果需要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
此外,外出时最好佩戴墨镜或遮阳帽,以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最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眼睛处于良好的恢复状态。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红肿、疼痛等,请立即就医。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内容来源:
[1]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 发布机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2]我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规范专家共(2018年) 发布机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3]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和应用专家共(2023)发布机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